“敖“并不是一个谥号,楚人根据首领长期所在的地方,将国君称为“某敖”或“某冒”,“若”、“宵”、“焚”等都是地名,这是有确切依据的。
若、焚、宵皆先公所徙居之地 ——李学勤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壹)》
又有:
若 囂 (敖 )酓 義 (儀 )徙 居 箬 (鄀 )。至 焚 (蚡 )冒 酓 帥 自 箬 (鄀 )徙 居 焚 。至 宵 囂 (敖 )酓 鹿 自 焚 徙 居 宵 ——《清华简 楚居》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就记载着楚君从若(鄀)迁居焚(蚡),又迁至宵地。可以看出世系为若敖(酓义)- 焚冒(酓帅)-宵敖(酓鹿)。
但是“敖”的含义也不能一概而论。楚武王之后,譬如堵敖、郏敖这两个国君的称号就有相当大的争议,其中堵敖被楚成王所弑。
吾告堵敖以不长。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屈原《天问》
郏敖为楚灵王所弑,此外还有訾敖等,显然在当时的环境下,“郏”等地不是楚君生前为都的地方。
有说法认为是通过赋予“敖”之称而不是谥号,来否认被弑者作为君的合法地位。在考古资料尚且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暂时认同这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