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河口熊氏:百年名门望族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铅山古镇河口有个老地名叫熊家坪,坐落在复兴北路,顾名思义,这地方以前居住的是熊姓人家。据县志记载,熊氏家族在清朝总共考取进士两人、举人一人,入仕为官不下十二、三人。在当时的河口,显赫一时,如日中天!


熊家坪熊氏望族的开山鼻祖是熊枚。熊枚(1734--1808),字存甫,号谦山,江西铅山人,清朝大臣。清乾隆三十五年获乡试第一(即解元),次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历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甘肃平凉、河南汝宁、直隶顺德知府,山东泰武临道,江苏按察使,安徽、云南、江苏布政使,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等职,直至升为直隶总督、会考主考官、刑部和工部尚书。嘉庆十三年(1808)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归葬河口,墓立朱公庙旁。

熊枚


熊枚在朝为官几十年,在河口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不但光宗耀祖、遗惠后代,更是为熊家坪熊氏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其后代中又有多人考取功名和入仕为官。


长子熊墀(字拜丹),历任安徽池州等府知府,至掌湖广道监察御使;三子熊埙(字和之),历任陕西渭南县县丞,升广西署庆远府同知;孙辈熊常淳(字椒实)考取进士,历任陕西榆林等府知府,升浙江按察使,广东布政使,云南乡试主考官等职;孙辈熊常鏊(字嘉澍),历任县丞,升补甘肃山丹县知县;孙辈熊常铣(号竹村),历任上海知县,中城兵司副指挥;曾孙辈熊存瀚(号海珊),历任直隶献县等县知县。除此还有孙孙辈熊存济、熊存汉、熊有筠、熊有筏、熊云辂、熊文策等,亦担任各种官职。


古代官员,官职大,有政绩,或是得到老百姓拥戴,志书就会为其立传。熊氏十二、三个官员中,就有三人在县志上立了传记。熊枚官至从一品,为他立传理所当然。熊常淳和熊存瀚,官阶都在三品和三品以下,志书中却也为其立传,则全靠自己的功德政绩。


熊常淳虽然官职不大,最高也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但他的政绩和为老百姓所做的好事,是铅山籍众多官员都不可比拟的,他是最值得志书立传的古代官员。熊常淳任广东布政使时,正值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他与林则徐通力合作,积极查禁并烧毀外国人的鸦片。广东禁烟能够圆满成功,熊常淳当功不可没。


熊常淳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任秦中太守时,注意发展农业,积极组织乡民疏渠筑堤,开垦荒地。每遇洪水泛滥,他都亲率民众筑堤堵漏,奋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洪水退后,他又组织民众加固堤防,环堤广植杨柳。太原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称该堤为“熊公堤”。此堤一直到解放后还发挥着作用,并且是太原的一个旅游景点。


 

熊存瀚能入志书,是因他为保一方平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清同治年间,熊存瀚担任河北省清河知县,到任当年地方上爆发了捻军起义。他成立了民团奋起抵抗。奈何捻军人多势众,最终城破,熊存瀚被乱兵刺杀。朝廷破格为其立传,并修建了祠堂祀典。


当然,未被立传的,也并非都是平庸之辈。如曾任山丹知县的熊常鏊,一生官阶只到知县,却精工书画,尤通金石考据学;熊有筠,除工书画,还通晓文墨,曾为周恩来的八舅万立钰编辑的《存养斋印存》作过序。


风光了近百年的熊家坪熊氏,到了清末开始衰落。如今,除了志书上略有一些记载,几乎没有什么痕迹了。他们从前的辉煌,河口百年名门望族的声誉,也永远成了历史,实在令人唏嘘!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