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氏的源流
中国的姓氏因为战乱、迁徙、改朝换代,以及种种原因改姓等,姓氏变得特别复杂,所以其真正的出处和源头就需要详细考证了,而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姓氏源流。
2.世系表
世系表,就是按照长幼的辈分,依次将各代的父母情况、配偶情况、兄弟姐妹情况、子女情况,以及其他亲戚情况用一种条理清晰,便于查找的方式,将家族信息记录下来。
3.家训
家训在古代可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同时里面也留下了很多警示的语言,提醒子孙后代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例如关于勤俭的思想,要珍惜一粥一饭,即使在今天仍然很有意义, 与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是互相呼应的。
在家谱中有不少家训,像著名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都脍炙人口。
4.家传
家传主要为了叙述先祖做过的事情,让后代以先祖为榜样。有的还详细分了,男性先祖的功绩,女性先祖的事迹,以及外嫁先祖的优秀品德故事。
5.艺文著述
家谱是一家的历史,其中肯定少不了艺文著述。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艺文主要是记录了本族的一些名人留下的诗歌、散文、书法等,主要分为爱国类的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
著述则是在宗谱里收录了一些本族之间交流的书信、著作等。
像崔氏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书法家叫崔瑗,特别擅长草书,著有《草书势》。
6.家谱图像
家谱也可以用照片做辅助,家谱里的照片最好用塔型的格式排列,按照年长者排上方,其他的依此类推的方式来。
把照片加进家谱中,可以使家谱跳出文字记录的局限,让其整体概念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加入照片后,后人可以更加直观的认识祖先,了解祖先的样貌,所以可以在家谱中多放照片或者图片,以下方面的都可以。
1.老照片
2.祖先遗像、肖像画等。
3.风水图(祠堂图)
4.故居图
7.无家谱的学会补家谱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尤其经历了战乱年代后,很多家族已经不讲究家谱,没有家谱了。有些人甚至连三代内的一些长辈的情况也说不清楚。
这就需要后代子孙尽自己所能的去补家谱,现在有很多家谱的电子小程序,把对应的关系的名字写上去,会自动生成家谱。
家谱十分的重要,这会让孩子有种依靠,即使后代子孙遇到苦难,也不会轻易的颓废,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苦,他背后是有着一个家族的力量在默默的支撑着自己。
家族系统是我们的灵魂互联网,如果一个家族的问题没有解决,就像一个大树没有树根一样,外面的枝叶花果是很容易生病长虫子的。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建立祠堂,把家谱供上,让后代子孙经常的去了解祖先的优秀品质,是最好的。
当一个孩子得到了整个家族力量的支撑,将来他做事业就会有力量,也更容易遇到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