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用整块玉雕制成的丧葬面具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1997年,荆州博物馆考古人员在荆州秦家山2号楚墓出土了一件葬玉。这件为死者下葬专门制作的葬玉的大小,与真人脸庞差不多,出土时,覆盖在墓主人的脸上,正面朝上。

    奇怪的是,玉覆面为平面,没有弯曲和弧度。平面的玉覆面是如何放在死者面部而不掉下来呢?

    经过认真分析,荆州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王明钦发现,秘密就在面具的四周。

    原来,在玉覆面的四周,有8个非常对称的小圆孔。

    王明钦清楚地知道,在先秦的丧葬仪式中,一般是先用丝织品制成丝质覆面,也就是“瞑目”,用来覆盖在死者面部,然后将玉覆面缝制在丝质覆面的正面,周围的8个小孔,就是供缝缀之用。

    玉神人头像    摄影:金 陵


    玉覆面缝完之后,还要将丝质覆面的四角各系一块玉璜和玉佩,起到固定的作用。它们体积很小,与玉覆面是一套完整的组合。

    据《仪礼·士丧礼》载,周代关中及中原一带流行以丝质的瞑目覆盖死者面部的风俗。一些瞑目上面缝缀若干小玉片,组合成人面形象,学者们称之为玉覆面或玉面罩。

    只是,这种由小玉片组成人面的玉覆面,在楚地一直没有发现。据考证,荆州秦家山2号楚墓主应当是中原人或秦人,长期生活于楚地,虽为楚人同化,但仍受原籍文化的一些影响。

    王明钦先生认为:“玉覆面是一种典型的葬玉,起源于中原地区,在山西曲村晋侯墓地和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中,都发现了相当多的玉覆面。然而,中原地区出土的玉覆面都是用许多小玉片缝缀在丝织品上,覆盖人脸五宫。因此,学术界也将它们称作缀玉覆面。秦家山2号楚墓出土的玉覆面显然与中原地区的玉覆面存在着渊源关系。”


玉覆面      摄影:金 陵


  这件玉覆面是用一整块青玉雕琢而成,长径20厘米,短径13.9厘米,厚0.23厘米,与普通人面部的大小一致。

    玉质黄褐色,平扁体,椭圆形,两侧雕刻出两环形耳。

   头顶上部用阴刻的半圈斜线纹表现头发,用细密的斜线纹雕刻出柳叶眉。

    两条阴刻的斜直线表现鼻翼,其上部和眉头相连。两耳阴刻卷云纹。用透雕的方式,雕刻出橄榄形眼,圆形鼻孔。

    鼻子和嘴之间用细密的斜线纹刻画胡须,造型十分生动。

    考古专家认为,这件出土于荆州楚墓的玉覆面,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唯一由整块玉雕成的玉覆面,堪称是国宝中的孤品。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