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魂”化鸟再重生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非常感谢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张先松先生,提供了他们团队创作的有关凤凰题材的汉绣作品,作为本文的插图。


前两期说了,楚人崇凤!

只是,楚人为什么会崇风?凤凰源于何时呢?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华大地上有没有楚人崇拜的凤鸟呢?

结论,当然还得去古文献中去寻找。据当代学者何新考证,古文献中关于凤凰的最早记载可能是在《尚书益稷》中。《尚书》文中记述了大禹治水取得成功后,曾举行过一次非常隆重的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了盛大的音乐盛会,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美丽的凤凰自天而降——“萧韶九成,凤凰来仪”。

汉绣《凤穿牡丹》      

设计指导:张先松      

绣    制:廖伶俐

 

    我们知道,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但它诞生的时间却一直是个谜。不过,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凤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目前见到最早的凤鸟形象,是原始社会时期彩陶上的鸟纹。

    2006年,考古工作者从湖南省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发现了戳印有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距今已有7400年的历史。

    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在那只白色陶罐的颈部和肩部,戳印着两只飞翔的神鸟凤凰,一只是正面的,一只是侧面回首的,姿态雄健,活灵活现。它们具有神话传说中凤凰非常鲜明的特征:

    有冠,有非常长的啄,长颈,有漂亮的长尾。最为奇特的是,两只凤凰的食囊部位还戳印有獠牙、吐舌的兽面纹。

    主持高庙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贺刚说:“如果不是亲手将陶罐从地下挖出来,我真不敢相信这是7400年前的人类杰作。可以断定,当时有专门的工匠一一艺术家的存在。这次发现的凤凰图案,不仅比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要精美,而且还要早400年。”

而在此之前,中国考古界普遍认为,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象牙雕刻碟形器中的凤凰,是中国最早的凤凰图案。在这件器物的两侧,各有一展翅欲飞的凤鸟,圆眼,钩喙,伸颈昂首相望,拥戴着太阳,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文明以后先民对知时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

汉绣《丹凤朝阳》  

设计指导:张先松

绣    制:唐林艳

  

那么,高庙文化遗址考古发现的风凰图案,是否破解了凤凰“诞生”之迷呢?贺刚研究员说:“凤凰在历史上、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和龙一样,它是人类想象出来的,是人与神之间的一座桥梁。人类借助于龙、凤。沟通和大自然的联系。凤凰是原始社会的人类对神灵的虔诚、崇仰、顶礼膜拜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神性的动物。“但是,凤凰也不是凭空创造的。从高庙文化遗址发现的风凰图案来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然厂关系。”

贺刚还说,“人们往往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长江流域则比较落后。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文明在当时比黄河流域更为发达。高庙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就是一个重要的佐证。凤是楚人崇拜的神鸟,楚人相信魂灵是可以化为鸟的,传说楚怀王死后,就化而为鸟,名楚魂”。

羽人   摄影:金陵

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凤凰飞天再重生的传说,后来被考古发现所证实。2000年,荆州考古人员在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中,发现了奇特的“羽人”——造型独特的人型凤鸟形象。

这件文物,形象诡异,制作精致,由羽人和凤鸟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羽人,下部是凤鸟,羽人和凤鸟的身躯用一根整木雕制而成。站立在凤鸟头顶之上的羽人,人面鸟喙,足为鸟足,有四,抓踏于凤鸟的头顶之上,并有一扇型鸟尾。凤鸟的头呈圆形,嘴如鹰钩,鸟身为长椭圆形,两翅展开似欲飞翔。

据《楚辞远游》记载:“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身长羽毛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人,《山海经》中称之为羽民。据说,先秦时期人们渴望跨越死亡,永住神仙爱居乐士,羽人因身有羽翼能飞,与死同义。因此汉代墓室壁画上出现了大量表现升仙场景,尤其是羽人引导的乘龙飞升图。

汉绣《浴火重生》  

设计指导:张先松

领衔绣制:廖伶俐

配合绣制:杜玉涵

 

对此,荆州博物馆助理研究馆员张正发说:“人作鸟形,反映了楚人与凤鸟间的亲密关系,是人和凤鸟彼此转型的造像,人可以转化成凤鸟或者通过凤鸟而飞至天界,与神沟通。”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