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区别外人和外物的人,只能算得上是拥有了世间的智慧。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拥有超脱世间的大智慧呢?通过外事外物反省自己,从而体察到生命本来面目的人,经过了区分、避祸之后达到了启明的阶段,才算得上有大智慧,也就是“明”。


概括起来,启明的状态就是,知道什么是恒久不变的事物,能够从小处着眼看到整体,不认为自己知道一切。


能读懂别人的人是具有聪明才智的人,但要做个明白人,必须要能读懂自己。人要先有自知之明,然后才能知道其中的差距,才能谦虚地为人处世。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进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从读懂自己开始的。如果不能认清自己,做什么事情都盲目模仿别人,就容易让自己陷入失败的境地。因为每个人都容易形成误区,对事情盲目乐观或唉声叹气,或因小的成功激动不已或因小的挫折灰心丧气。虽然这都是人成长的步骤,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如果意识不到了话,就可能发展成为大问题。

没有一个人会喜欢骄傲自大的人,骄傲者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既然自知之明很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知呢?所谓自知,当然不仅仅限于知道自己的地位,而是全方位地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

你爱也罢,恨也罢,满意也罢,期望改进也罢,都要建立在“自知”的基础之上。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进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

真正的修行,就是先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无论怎样都要谦卑地低头向下,就像一棵饱满的麦穗。知道了自己的迷惑,才能学会谦虚,谦虚地做人做事,你就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