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沐浴的风俗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当今社会的人们已经把洗澡作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来看待,但在古代,洗澡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们今天所说的洗澡沐浴,在古代,却是指代洗人体四个不同的部位。《说文解字》:“沐,濯发也;浴,洒身也;洗,洒足也;澡,洒手也。”


蟠虺纹铜浴缶

春秋

高29、口径19.2、腹径33、底径17厘米

1965年湖南省湘乡大茅坪一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取自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由此可知,古代人对于洗发、洗身、洗脚、洗手都制定了专门用字。而古代的洗澡更像我们今天饭前和睡前的洗手、洗脚。

      古人很早就对洗澡频率有了规定,五天洗一次身,三天洗一次头。脸上的污垢应用热淘米水来洗,此外还规定男女不能在浴室内混浴。《礼记•内则》:“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足垢,燂汤请洗... ... 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

《礼记》(郑玄注解版本)

(截取自国学大师网《礼记》条目)


      春秋战国时,楚国地处亚热带气候区,雨水充沛,夏季气候炎热且潮湿,因此,楚人更是勤以沐浴。在长久的沐浴过程中,楚人创造了一套沐浴用的礼器,即用鼎烧水加温,用浴缶装水,用鉴沐浴。浴缶的大量出现显然与楚人重祭祀,行沐浴礼有关,也是楚人特有的器物。


天星观楚墓浴缶出土于墓葬的北室

(截取自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一文)


       考古资料表明,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的楚墓中出土的浴缶较多,凡较大的贵族墓都出土有2至4件,一些出陶礼器的中型墓也常出土有陶浴缶。在湖南湘乡先后出土、征集有春秋铜浴缶,在战国中期的楚墓如天星观1号墓和望山1号墓中也有浴缶出土


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浴缶

(截取自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天星观1号楚墓》一文)


       此类器以“浴缶”称之,源于自铭,如淅川下寺1、2、3号墓之浴缶即自铭为“浴缶”或“缶”。2号墓出土的鄬子倗浴缶,盖上有铭文:楚叔之孙鄬子倗之浴缶。

 

鄬子倗浴缶线描图

取自湖南省博物官网)



鄬子倗浴缶铭文拓片

铭文:楚叔之孙鄬子倗之浴缶

取自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鄬子倗浴缶

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图片源自网络)


       楚国沐浴用的成套礼器大都出土于高级贵族墓中。常见为漮鼎、浴缶(盥壶)、鉴(盆)等。盥壶、浴缶是浴身的盛水器,常与大盆形的鉴配合使用。


百乳铜鉴

春秋

高14厘米,腹径31.5厘米,口径32.9厘米,底径21.7厘米 

1965年湘乡牛形山27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取自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庄子则阳》:“(卫)灵公有妻三人,同滥(鉴)而浴” ,鉴容积有限,人不可能入内,因古人浴身,并非将身浸泡水中,只是用水浇洒其身,故《说文解字》:“浴,洒身也。”


《庄子》

(截取自国学大师网《庄子》条目)


       浴身通常是用温水,温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用烧烫的卵石投入鉴内凉水中,令水热之,然后用壶、缶盛水倾浇其身。《韩非子内储说下》云:“(韩)僖侯浴,汤中有砾” ,讲的即是此法。

《韩非子》

(截取自国学大师网《韩非子》条目)


      另一种方法是预先烧一大鼎烫水,用壶、缶分别盛凉、热水倒在鉴中调温,然后浴身。这种大鼎,在下寺春秋楚墓曾出土一件,称为“漮鼎”,重达14.8公斤,自铭“漮鼎” ,据《说文解字》:“ 漮,水虚也” ,当属盛热水之鼎。


倗漮鼎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

河南博物馆院藏

(取自河南博物院官网)


倗漮鼎铭文拓片

铭文:楚叔之孙倗之漮鼎

取自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在包山战国楚墓所出土一件大鼎,则称为“汤鼎” ,重达10.5公斤,底有烟炱,可知一次能烧很多热水。另外又有陶质的这类鼎,信阳楚墓有发现,遣策亦称作“ 一汤鼎”。


信阳楚简中关于迅缶、汤鼎的记载

(红色框线部分)

(图片取自网络)


      包山二号楚墓所出遣策,记一组浴器为“二监,二卵缶,二迅缶,一汤鼎”,监即鉴;卵缶即浴缶,大概是盛热水,替代卵石温水的作用,遂以卵缶为称。


铜卵缶

战国

高34,口径21,耳距45cm

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取自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注:关于卵缶的说法,目前学术界有另一种看法,认为其应是一种形制为束颈深鼓腹、腹上部和盖周各施四环耳的缶,即尊缶。(参考:傅玥《试析望山M2遣策与青铜礼器的对应问题》,刊载于《江汉考古》2010年第1期)


      迅缶可能指缶,也可能指盥壶,大概是因为热水需迅速以凉水调之,否则损失热效能,故以迅缶称之。


迅缶

战国

高50.2,口径24.5cm

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

(取自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浴缶与作为酒器的尊缶二者在形制上有明显的区别,尊缶器形较高,颈较长,深鼓腹;浴缶则器形矮胖,小口,颈极短,圆鼓腹。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尊缶,大多出土于楚系墓葬中,而且仅出土于大夫以上等级的贵族墓内,在大夫以下的墓内只有仿铜的陶尊缶出土,是一种典型的楚器。湖南、湖北等地区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高等级墓葬中经常出土有铜尊缶,一般腹部及盖面分别有四个相对的环形纽。

铜缶

战国中晚期

通高35.8,口径15.7,腹径28.4,底径16.4cm

九连墩1号墓出土

(取自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根据考古出土实物以及文献记载,我们可以大致还原一下楚人洗澡流程,一般有两种方法洗澡,一种是用烧烫的卵石投入鉴内凉水中,等水热之后,用壶、缶盛水,洒在身上淋浴。另一种方法是预先烧一大鼎烫水,用壶、缶分别汲凉、热水倒在鉴中调温,然后用调好的温水洒在身上淋浴。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