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在许多年轻人眼中,似乎是很久很久之前才会存在的东西,或者只有家里的长辈才会感兴趣的东西。可现今社会,家族的精神,传承的文化,我们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保存。我们要通过怎样的方式为下一代讲述家族的荣耻、兴衰、精神、文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族谱的收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呈现出起起伏伏、冷热不一的状态。破“四旧”时期,幸亏一些有识之士,如郑振铎等人,曾经抢救性地购买收藏了大量的废弃旧家谱,使家谱文化得以承传。目前,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山西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各大图书馆,就收藏了不少中国族谱。据了解,现在国内各大图书馆仍在千方百计购买部分缺藏的族谱,同时也在倡议各家族把新修的族谱赠送给公立图书馆收藏。
族谱,是家族私藏的“传家之宝”,一般不会轻易转让。近年来随着族谱收藏热日渐升温,族谱资源明显短缺,价格也随之攀升。
在20多年前,能够认识到族谱的意义和市场价值的人,寥寥无几。只要愿意出钱投资,购买一卷家谱,只需五十、一百元;花上千把元,整套族谱,就可括为囊中之物。
我认为,收藏名人家谱以及名人编修的族谱,市场增值空间较大。一般而言,应根据族谱的版本早晚、品相好坏、存量多寡、内容优次、名家题词有无等因素,来衡量判定其市场价值。最近几年,中国族谱热,风靡全球。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先后发起创办了不少族谱公司、族谱网站与族谱社团,从事族谱文化研究与市场开发。其中中国族谱网、美国某公司创办的族谱网等,皆因各自为政,或水土不服,或管理不善,而自生自灭。如今缺乏一个与泱泱大国相匹配的、全国性的族谱学术平台与综合门户网站。
如今,随着寻根热的兴起,族谱收藏正逐渐升温。不少族谱学者和寻根者,开始收藏现代印刷版的族谱和数字光盘族谱,也同样具有收藏、研究与寻根问祖的指导价值。
传承文化,团结家族,教育子孙,族谱给了我们这些,而它本身的价值同样值得我们保存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