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修谱大多时候都是极其庞杂和艰苦的。大家族房支派系众多,需要更多的资料参考和迁徙衍播分析;小姓小支可能传世谱牒不多,人口不多,想要走访询问源流更是难上加难。
但如果下定决定寻根或修谱,阿族提醒,这4点一定得注意了;
一、注意世表内容的完整性
对于很多寻根者和族谱编修者来说,捋清世系是很关键的一步。从当世追溯到始迁祖或血缘始祖,时间轴排列的世代传承一目了然,也是很多人最为关心的谱牒内容。
一部家谱中所包含的世表内容包括有:名、字、号、生、卒、葬、学、衔、职、行、婚、育。
常规的,信息完整的族人照常录入。
而特殊的情况,诸如信息无法考证,族人无法入谱,补上“失考”便可。
在老谱中没有出嫁但现在已经出嫁的族人,切不可在旧谱中照抄“未”字,应补上适某地某人,即使并不太过详尽的了解,也应补上“适某地”、“适某氏”或“适不详”,一般不会有未嫁的记录。
续修家谱不仅是对老谱的补充和完善,也表示新谱的延续和发展,通常除在家族中无法查找和不愿入谱的族人,其他家族都应该注意世表内容的完整性。
二、注意新旧谱的统一
各个家谱在书写上的格式并不是相同的,但内容上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相差无几的,尤其是新谱和旧谱的内容。
首先便是书写的前后顺序应该和旧谱的内容保持统一,内容上哪个先写哪个后写都应该规划好,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
很关键的一点,用字要保持一致。这点可以参考我们的往期文章。
比如涉及到婚嫁,家谱中的“配”和“适”是男女结婚的专用词,有的族人将“配”改为“娶”,把“适”改为“嫁”就不合适。
再比如涉及年份,旧谱中多为年号加干支,现代谱用公元纪年的也不少。
三、注意用词规范性
其实跟第二条类似,讲求用词的规范性。
旧谱可能涉及传统字词用法,记载简练而指意明确。
比如年龄段的用字,高寿和享寿有着很大的不同;
再比如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
“续”、“配”,“继”、“祧”等,往期文章也有说明哦~
四、注意家谱信息的真实性
这点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
关于家谱信息的真实性,很多人反驳说,我们又不是故意写错的;也有人说,谱牒每一字一句一定要有正史史料或现代科学考证(如基因测序)。
阿族觉得比较中肯的观点是,明清以来的老谱,受到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文字记载、修谱人水平的影响都很大。
我们应该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从自己修谱续谱的目的出发,用各种手段考证和记载更准确真实的源流信息,而不是无脑抵触有理有据的讨论,或过分强求族谱的可信度。
允许讨论,允许与时俱进,也要保持修谱和传承家族文化的初心,维护家族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