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拿到谱不先看这一点?寻根修谱可能白费功夫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我们都知道,确定修谱前会修订一本范本,其中的内容一般是经过多番考证、走访、旧谱内容来参考修订完成。


阿族今天要强调的,正是续修家谱时,作为主题范例的旧谱,从这一点初步判断是否可信,从查谱修谱的源头上尽量避免踩坑。


谱序有多重要?


一般来讲,作为谱书的序文,谱序是否真实合理,对于整本谱牒的可靠程度息息相关。


序可称之谓整部谱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文字精华,它起到承上启后的引导纽带作用,更是对组成谱系脉络精髓的画龙点睛。谱序是评定家谱价值的重要条件。


从谱序上的质量上,可以对一本谱书有个心理预期,主要从以下几个内容中进行考量和评判:


如何判断?


图片


一、初步判断谱序的真实性


谱序的真实性基本代表谱书的真实性,因此对序文的年代(朝代)与撰文者的身份头衔(职位、职称、学位),及其古代籍贯(地名)等是否符合史实;该序文是独创原文,还是移花接木式的,或经人修改过的,甚至是伪托的“假货”等情况,务必考证澄清。


图片


二、谱序的记载详略


谱序的详略也直观的体现着谱书的严谨真实。谱序中族源与始迁祖的关系、从何地迁到何地的过程、迁徙原因等情况都需要尽可能清晰明白,而且要跟谱书中的世系表相对应,序谱相合,才是“真货”。


图片


三、时间轴的联系


牢牢把握住“年代、朝代、血缘世序”三关不松手 这三关,是互为制约的关系。


如考某谱世系排列次序的正确与否,就要看其年代、朝代、世序三者对应关系是否合理或基本合理,三者对应合理,则正确;


反之,则基本错误。


图片


四、古代谱的常见世系年限


传统的族谱修订,有“三十年为一世”的年限准则。世系中若超过两世(两代)以上均相差50年以上或不到20年者,就需要考证这家谱的真实性了。


这里也顺带提一下有家谱的修谱年限。


传统族谱,大多一“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至近现代,由于迁徙频繁或者财力充足等外部条件原因,也有以“二十年”为时间节点修撰的,这种情况就得仔细区分了。


图片


五、迁徙后修谱要求


家谱修订还有一个规律就是始祖繁衍五代以内是不会修谱的,迁徙过后近期也是不会修谱的,前者是因为一般修谱和建祠会选择在族人取得一定功绩之后;后者是因为刚刚迁徙,族人会忙于稳定生活,一般无力修谱。


这两点也可以作为判断旧谱可信度的参考,也是新修族谱时需要注意的点。


追溯起源,从口传家谱到结绳,再到甲骨家谱、竹简等等,民间私修在明清鼎盛,但也由此带来了很多真实性待考的谱牒。


对于大多数寻根者而言,家谱(族谱),始终是他们最为认可的资料选择。作为一种颇具民间特色的文献,它记载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发展,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关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表谱。


作为一个寻根者,如果想要找到自家的谱及续修谱,拿到谱之后,最好先看清这一点哦~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