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渐行渐远的祭祀仪式感

作者:熊氏家族网 浏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中国青壮劳力逐步向着东部以及南部聚集。人力的迁移以及经济中心的转移,村落以及乡镇的宗祠逐渐出现式微甚至消亡之态势,那些曾经颇为繁琐细杂的祭祀仪式开始精简,也因老一辈人的逐步退出而渐行渐远。

 

祭祀仪式其实一种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结构的综合产物。会因为宗族层级关系划分出不同规模的祭祀仪式,例如宗族祭祀以及家庭祭祀。会因为祭祀共同的祖先或者是神灵,划分出一个又一个的宗族群体,借助共同参与祭祀,提高宗族认同感,促进宗族和睦,增强宗族凝聚力,每当出现外敌以及危亡时刻,也能够拥有一致抵御外敌的团结心。

 

古时天子身贵位尊可祭祀天地,诸侯大夫被允许祭祀山川,士族庶人在阶级统治中身份低微,只允许祭祀自己的祖先以及灶神。而传承至今的传统节日,清明、寒食、端午、中元以及重阳属于祭祖的重要日子。

 

 但是传统的祭祀仪式会因为祭祀目的、祭祀的过程以及祭祀的手段而褒贬不一。

 

祭祀的手段五花八门。

 

一、现在还保留的烧香三柱,鞠躬悼念,古时多行跪拜礼。烧香三柱为什么是三柱?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受到佛教影响,三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与因果轮回有关联。也有人认为,三柱香代表着平安、顺利以及敬畏。不管说法为何,都是虔诚祈愿的一种形式。

 

二、献食。古时农耕生产力落后,很多时候都是看天吃饭的,所以最早的祭祀会以献食为主。常见的是五谷三牲六畜。同时也会用血来祭祀,因为血能维持人或动物的生命,鲜血拥有着神奇的力量,清明祭祀时,挂在坟头的黄表纸上会淋上牲畜的鲜血。

 

三、玉帛。因万物有灵的思想,玉石是山川凝结出的精华,有连通神鬼的灵性,玉器也因此成为祭祀常见的礼器。皮帛在古时属于较为昂贵的布料,普通人常服为粗糙的葛麻,而精细的丝帛、精美的皮革是贵族享用的,因为皮帛和玉器的贵重与稀有,会被用来祭祀。例如宁国府除夕夜祭祀宗祠的时候,便是“焚帛奠酒”,而宁、荣二祖的遗像上也是身着蟒袍、皮质的腰带上镶嵌着玉片。

 

四、人祭。人祭不单单出现在落后荒蛮的原始部落,在步入封建社会仍然有活人祭祀的活动。例如经典的西门豹治邺,当地官吏以及祝巫表面以安抚河伯之怒,河伯娶妻为由,将容貌姣好的女子水祭,实则是为了大肆敛财。除此之外还有出兵之时用战俘祭旗,丧葬文化里面屡禁不止的人殉、杀殉等等。古时用人的生命做贡品,以表虔诚。

 

祭祀仪式的“遗留物”也有不少。例如现今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春联的前身其实桃符,就是王安石笔下的“总把新桃换旧符”里面提到的桃符。曹公的《红楼梦》也有关于祭祖的描述“新油了桃符板,焕然一新”。桃木被认为辟邪之功效,桃花木挂门口,门板上贴尉迟恭和秦叔宝画像,以护卫家宅安宁。

 

即使这些祭祀仪式褒贬不一,都在慢慢地消失的消失,式微的式微。时代在变迁,这些附着在农耕文明上祭祀仪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耕文明的退让,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余音。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微信号:xsjzwgzs

地址:郑州市商都大道

图片展示

熊氏家族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19027507号-1 技术支持:智巢品牌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豫ICP备190275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