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雄”,是少数民族的一个地名,按理说,少数民族的地名应当从少数民族的语言体系去解读,因为它是用少数民族的语言命名的,如果从汉语的角度去解读的话,往往不能令人信服。但如果少数民族的地名源自于民族大融合时期,则就另当别论了。那么,现今的“楚雄”与春秋战国时期楚熊王室有哪些渊源呢?
据宣统《楚雄县志·楚雄名义考》云:“楚雄之名,始自战国庄蹻开滇略地至此,曰楚。南诏时设威楚县……即改为楚雄县。考之舆图,‘威楚’相沿之久……殆取楚地雄威远播之义”。而庄蹻乃楚庄王熊旅之后,属正统楚国贵族。另据清嘉庆《楚雄县志》记载:“楚雄郡为《禹贡》梁州外地,在周为百濮也。春秋时,楚叔熊逃难于濮,即此”。按照司马迁《史记》之《楚世家》记载:叔熊又名叔堪,楚王熊严之子,春秋后期楚国的中书令,后因兄弟同室操戈,便逃难于“百濮之地”。百濮之地即楚雄。